轉載商業周刊:
23歲安親班老師的告白:承接「父母外包」的工作,太沉重!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0948&pnumber=1
(其實很想請問各位家長、學生、或補教老師看法如何呢?)
一個星期內同樣標題提兩次,
本來不想寫,
但有點忍不住了,
這大概會是目前為止踢哪最不客觀的一篇,
請看官海涵 囧
才剛貼完齒輪的圖片就看到這篇,
上週末默默看完,
很多想法和回憶畫面湧上心頭,
沉澱了一個週末,
很沉重,
因為裡面的描述都是現在真實發生在學生和安親班老師身上的情形。
踢哪只是個小小補教老師,
沒有帶過安親,
也不是媽媽,
所以也不能在安親這方面妄下評論,
更沒有資格在家教上亂發表意見。
但踢哪相信,
現在台灣的現象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惡性循環,
每個環節都有其問題所在:
政府、家長、孩子,
而且環環相扣,
造成無從改起的困難。
(其實踢哪還覺得家長的長輩也在此循環裡面,
雖然以踢哪觀念來說「長輩」不應該牽涉在內,
但因為台灣文化的關係造成長輩的看法往往也多少影響到每件事的結果)
踢哪跟家長聊過,
了解他們的難處,
也看過、不同意一些安親的方式,
但就現在孩子的家庭背景和情況,
有時真的很難以一對付十(甚至二十)。
試想,
當父母自己都不願意花晚上一兩個小時
以二對一好好跟孩子相處的情況下,
(就算安親老師有薪水拿)
又怎能要求安親老師以一對二十
跟一群(有些還明顯被父母或祖父母寵愛)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
週間每天共處4-8小時?
目前在補教安親界存在的很普遍現象,
正如文章所描述,
家長將孩子托至補習班或安親班後,
自動覺得該方面的所有就應該完美無缺,
有什麼問題便打電話興師問罪,
卻連基本連絡簿也沒看過,
孩子學習狀況也不關心。
其實踢哪對每位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並無特別意見,
但只為孩子感到心疼,
因為他們是那些被動情況下得承受所有並肩負最後結果的人。
在踢哪教過的孩子裡面,
有一位很特別的小鬼頭A。
一天,
踢哪照常在開課前一段時間便到教室準備,
這A小鬼也很早就到了,
可是那天卻臉上帶了幾個瘀青和傷痕,
問他怎麼了,
他輕描淡寫指一道抓傷說是馬麻打的、
另一塊瘀青是把拔扁的,
原因:前一天的段考數學沒考好。
踢哪沒說什麼,
但心裡其實很心疼,
因為A的聯絡簿裡家長簽名欄經常都是空白的,
意思就是,
對孩子學習過程和內容極少關心,
卻一味要求孩子要達成某種結果。
到目前為止,
踢哪好像都很站在安親那方,
對家長提出很多質疑,
但其實踢哪就像文章作者一樣,
是個常看到安親老師「管教」小孩的補教老師,
所以很多事情看在眼裡,
納悶、不解、甚至不開心在心裡。
不懂,孩子明明就在眼前,
為什麼要用連教室外都能聽得一清二楚的尖銳嗓音質問孩子為什麼一題數學不會做;
不懂,為什麼一副好像什麼都要語帶要脅孩子才會順從,
不懂,為什麼大家都要孩子「乖」?「乖」是什麼?大人自己都做不到,卻用一樣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孩子?那大人哪裡「乖」?
不懂,為什麼只是時鐘看錯時間就要說孩子「是不是腦袋裡面裝大便」...
有一段時間,
踢哪雖然都和往常一樣提早到補習班,
卻從不喜歡先進教室,
而是會到外面晃幾圈,
因為教室隔壁的就是一個安親班,
聽到的盡是從隔壁傳來的咆嘯聲...
話說回來,
踢哪也發現,
為什麼在這個循環裡面看不到學校老師的角色?
畢竟,
孩子的功課之所以多,
安親老師壓力之所以大,
學校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踢哪很久沒接觸台灣學校,
所以無意挑戰學校老師們的作法,
但即使政府的制度有問題,
校方或老師在教學上也完全無能為力嗎?
難道問題都只出在學校外嗎?
家長要求孩子,
因而要求安親,
安親而因此轉向要求孩子,
其實這一切追溯到最後,
政府或許還是唯一可以開始改變循環並帶動其他環節的主角,
或許政府目前已經在努力,
或許制度目前已經在改變,
但踢哪的感覺是這些都是治標,
而且還治得七零八落。
要治本,
要跳脫亞洲長久以來文化思想觀念的框框,
是真的困難,
但是是必要的,
只是,
這過程又究竟要多久呢?
而在這段過渡期間,
又會有多少學生得承擔這些後果呢?
留言列表